首页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成功参与承办...
 
   友情链接
 
 
 
中心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主任朱军教授在国内经济学权威期刊《中国工业经济》发文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18-08-22  阅读:
 

 

针对近期央行与财政部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协调、配合等问题,中心主任朱军教授与合作者完成的论文《财政整顿、“双支柱”政策与最优政策选择》刊发于国内经济学权威期刊《中国工业经济》。该文为当前财政、金融部门的配合问题提供了科学、稳健的回答,也得到了杂志社的积极推送,具体在《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8期中该文的推送内容如下:

 

强忍短痛避长痛:中国采用“大宏观审慎政策”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

作者:朱军,李建强,张淑翠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原文刊发于:《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8期,原标题为《财政整顿、“双支柱”政策与最优政策选择》。

 

研究背景

在强调降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中国采用“大宏观审慎政策”——财政整顿与金融审慎监管相结合,势在必行。这一结论源于当下的经济背景和稳健的宏观计量研究。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频繁爆发。在此针对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及其背后的金融稳定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来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之间存在复杂的信用关系,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联通着金融部门的稳定。强化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意味着政府在满足财政预算约束的同时,还将考虑减少财政压力、降低金融的不稳定性。但这一预期的结果是否能够实现,强化财政管理是否会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是决策层和理论界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此外,中国正在着力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而无论是在现实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对于货币政策与金融审慎监管的具体政策应对方案,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目标问题,现有的研究还寥若晨星。毋容置疑,构建具有财政压力特征、政府解决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讨论货币政策、金融审慎监管的经济影响及其最优的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

朱军、李建强和张淑翠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8期的论文《财政整顿、“双支柱”政策与最优政策选择》,将化减财政压力、保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政府行为设定为财政整顿的概念,并在“财政-金融”联通的宏观DSGE模型中设置反映政府控制债务规模、强化债务管理的规则来体现。基于财政整顿的事实特征,该文进一步地立足宏观审慎政策、政府宏观管理的目标需求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和视角。并且,定量研究表明,采用纳入财政整顿特征的宏观审慎政策——亦或定义为“大宏观审慎政策”十分必要。

研究发现:(1)中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显著。然而,政府债务规模增加,不仅造成财政空间缩减,抑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而且也影响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2)在金融冲击引发的经济衰退中,过高政府债务规模同样容易受到金融环境突然收紧的影响。财政整顿规则具有减弱扩张性财政支出的负面效应,提升财政政策的经济调控效应。(3宏观审慎双支柱+财政整顿政策能充分利用经济周期性上行,降低政府债务规模,确保赤字和债务进入稳定的下行通道,预留财政空间。并且,宏观审慎双支柱+财政整顿政策组合显著优于货币政策和双支柱审慎政策。(4)货币政策与财政整顿、资本充足率等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大宏观审慎政策),将消除或减弱经济摩擦对经济的扭曲,使经济达到有效均衡状态,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启示

财政整顿政策的出台应根据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和发展态势,审时度势地制定应对规则,或是分时间段由弱到强地制定相关政策。

根据财政压力特征、在金融高杠杆的背景之下,宏观审慎政策应该是金融失衡的第一防线;货币政策应该仅仅是后盾,只有在宏观审慎政策已经竭尽所能后,才可以考虑金融稳定问题。

提供财政政策的缓冲机制或是时间窗口,对于稳定经济和发挥政府的财政功能较为必要。财政整顿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缓冲机制的重要方面,通过整顿预留财政空间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政府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调控能力。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不应局限于金融部门,纳入财政整顿规则的政策工具可以看作是政府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范畴。在此,强调财政部门债务管理规定的出台与金融部门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相联系,做好政策出台前的沟通、协调和时间安排较为重要。

(本文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的机构)

 

来源: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2012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文苑路3号 邮编: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