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研究人员方国...
  中心成功参与承办...
 
   友情链接
 
 
 
中心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研究人员朱军教授在期刊《公开财政研究》发文助力抗疫情
[作者:中心  发表时间:2020-02-16  阅读:

 

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朱军教授在山东大学主办的公开期刊《公开财政研究》2020年第1期发表论文《减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公共对策研究》,全文约0.8万字。本文是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中心的应急项目成果。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内传播,对我国社会健康构成了挑战。202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是一种新的高度传染性病毒(可能是流感毒株)的不可避免的大流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首次出现在中国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然后向人员流动的所有地区蔓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相对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紧急情况,采取控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必然会带来经济损失与其他社会问题。对此,在当前抗疫的关键时期,如何减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做好后续应对,该文建议以下的前瞻性思考以积极应对。

面对这一特殊疫情,中国各级政府应全力支持医疗物资的生产、增产;有期限地放松政策管制,服从应急生产;保障交通动脉畅通、保障生活与医疗物资供应;动用预备费、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为中小企业解难纾困;完善发展规划、作长远考虑。

 

本文具体建议:

(一)全力支持医疗物资的生产、增产

具体建议:一是全面摸清家底,对口罩、消毒设备和药剂等防护用品生产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在统计现有产能的基础上,研究企业转产、增产、挖掘产能的可能性。同时统计好本地原料、工人和产能,促进企业迅速转产紧缺物资。二是支持企业扩产能、增加进口。对应急征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应急征用企业生产政府指定防疫物资所形成生产能力的投入,各省市财政全额补贴。疫情结束后,对剩余物资,政府予以补贴。三是加大对防疫企业财税支持力度。对政府应急征用的企业生产指定的重点防疫物资,因生产成本高于实际售价而产生的政策性亏损,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对政府征用重点防疫物资,财政应按市场价格给予补贴。

(二)有期限地放松政策管制,服从应急生产

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口罩生产原料聚丙烯纤维料、无纺布等材料生产供应。具体而言:(1)当前,可以考虑有期限地放松环境管制要求,在政策上给予更宽松的环境,组织化工企业转产、恢复生产。目前,我国医用口罩标准比欧美要高,在全球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能提升。建议在严格控制医用口罩使用标准的同时,适当降低民用口罩生产和使用标准。(2)通过有限期的放松,鼓励企业投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保障生活、生产。避免陷入抗疫没口罩有疫情不能生产想生产政策不允许的困境。(3)其他用于生产医药用品的,同样考虑有期限地放松政策管制要求,组织恢复生产,鼓励企业增加供给。

(三)保障交通动脉畅通、确保物资供应

1.更大力度化解物流不畅、保障物资供应

具体建议:(1)打通运输链条。在确保疫情可控情况下,尽快出台一套标准化的货物消毒标准,让货物、人员流通顺畅,保障各个地区主要交通的通畅和复工的人员流动。(2)快速推动陆改水。抗击疫情期间要利用好长江水路、大运河运输发展生产。相对于陆路运输,水运有成本低,人员接触少的优势,有利于疫情控制。要充分发挥各个水系发达地区的交通优势,加快推进铁公水航和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3)对于劳动力输入地,统一做好来本地人员的隔离组织措施,根据来源地情况做好分类处置。针对来自疫区或是高度疑似的人员,待隔离结束后参与复工。同时杜绝将劳动力漂流在高速上的做法4)对于制造业企业,支持复工单位提供单人的住宿条件,避免交叉感染。(5)保障医疗、生活物资的流通,将极个别村和社区极端的挖路、断路情形改为人员值守,保障应急和生活物资流通。

2.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一是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实行应急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处置。二是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增加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推动逐步恢复农贸市场经营,组织分散露天马路市场营业。三是制定政策,增加国有粮食储备,支持引导商业企业增加商业库存,充实生活必需品的地方储备。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生活必需品保供的重点企业,配合有关部门给予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

3.确保无传染环境下的复工复产

一方面,推动企业员工有序返程、错峰返岗。各地市应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的方案,为实现错峰返程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分地区推动企业落实防疫要求、加快复工。(1)对于疫情比较轻、隔离比较好的地区,加大复工力度。各政府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和通风制度,降低相关场所的人员密度、设置无接触生产和办公流程。(2)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抓好疫情防控,做好后期防控安排,落实人员流动管理。(3)考虑将复工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县,由区县或是区县与企业共同制定复工方案、复工安全性。

在具体方案落实上,经营主体要制定本单位的复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人)、职责分工、疫情防控措施、防控物资储备等方案;对员工进行排查、登记和管理,严谨聚集性活动;做到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清洁和消毒、封闭管理、防控到位。在审批流程上,由复工单位向所在辖区政府或其具体负责部门提出复工申请;辖区政府或本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在24小时内分级审批;对员工超过一定规模的,如2000人以上的单位,由本地指挥部或上级指挥部安排“企业复工专项小组”负责复核;在审批通过后,由本区指挥部或是上级指挥部安排有防疫专家参与的企业复工专项小组进行现场勘验,下发批准“复工复业通知书”。对于复工的防疫责任,由经营主体的法人或是其明确的复工负责人、审批部门的复工专项小组,酌情负责。

总之,复工安排要防止一刀切的做法,避免造成经济停滞,尽量减少疫情损失。

(四)动用预备费、多渠道筹资缓解财政压力

一是有保有压保运转。各省级政府和各级地方财政可以考虑动用预算费,积极用于抗击疫情。除用于抗击疫情的医药物资采购之外,还应规划针对一线医护人员、警察、辅警及其他人员的激励、抚慰支出。压缩部门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增加各地区省及省以下国有企业经营的利润划分,多举措充实财政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二是财力进一步下移。中央财政适当提高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增加应对此次疫情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加大对市县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先拨付防疫、医疗、涉农、工贸发展等资金,对于困难市县,各省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对到期支付困难的地方政府债务,考虑给予续贷和展期。三是地方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地方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统筹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盘活存量资金和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努力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四是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统筹好上级补助和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统筹好专项资金和财力性转移支付,统筹好基建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统筹好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按轻重缓急原则安排使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和保民生、保生产、保运转。五是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加强资金集中统一调度,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对有困难的,采取先调度再清算、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及时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所需资金。六是完善保障政策。完善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就医报销、异地就医保障、医防人员保障、临时救助、防控物资采购、防控资金管理等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五)财政-金融协同发力、为中小企业解难纾困

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不仅关乎地方经济,也关系到整体中国经济的活力,就业保障和产业安全。当前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政府点菜企业买单。二是不切实际的减税减费。既要考虑到企业和个人所受冲击,也要考虑到财政的压力。应对疫情,帮扶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应该是政府、国企和国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让利。

1.金融支持方面

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具体建议:(1)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为相关企业做好续贷服务;启动线上续贷机制。(2)在全球低利率时代,央行应降低基准利率水平和存贷利差,特别针对中小企业,建议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措施。(3)对于流通性资金的贷款,根据疫情发生前的企业经营状况给予资质审核,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4)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给予困难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

2.财税政策方面

具体建议:(1)缓交、下调社保费率和政府性基金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推进降低税费;(2)延期申报缴纳税款。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可申请减免税。(3)对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如旅游、餐饮等,建议总局尽快推出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帮助行业走向复苏。其他企业税收水平也需要适当下调。(4)应扩大小微企业免税适用范围,加大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力度。(5)配套企业给予增加疫情控制、疫苗生产的资金投入。待成果有雏形,对研发企业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6)对政府各类园区中的中小企业,给予6个月-1年的房租优惠,及时调整工业用电价格,下调工业用水价格、天然气价格。(7)发挥财政托底保障作用,加大就业专项援企稳岗力度,保证家庭稳定的收入。(8)对于因新冠肺炎疫情生活困难的家庭,通过财政渠道给予补贴,保证其基本生活。

3.保障中小企业现金流方面

具体建议:(1)各级财政可以考虑新增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避免疫情可能带来的企业破产潮、员工失业潮等次生疫情。(2)深入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要依法履约,全面清理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账款,对已达付款期的加快支付账款,确保账款清偿率达100%;对未到付款期的,可按合同约定酌情提前支付。

(六)完善发展规划、作长远考虑

当前疫情的前期应对,反映出大城市政府应对的被动,信息公开透明做得非常不充分,应急医疗非常薄弱,城市管理落后,战略储备不足,部分干部应对重大危机能力不足。这将激发出未来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协调组织配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看到了大型、特大型城市的弊端,看到了劳动力“超常规”流动的弊端。

从未来的长远视角来看,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国家发展和规划部门应牵头做好县城、乡镇的发展,以此避免劳动力“超常规”流动、城乡贫富差距带来的负面问题。当下,中国大城市人口流动的主力是劳动力,当发生突发公共危机时,常规的资源必定难以承受;对于大城市而言,此次疫情留给大城市的教训是明显而深刻的——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如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气象灾害、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避免公共资源的瞬间“挤兑”是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只有县城和农村的发展,才能够减少劳动力的流动、更多地实现社会公平。因而,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应着重考虑区县、乡镇和农村,教育、医疗、交通资源等公共服务设施要下沉到乡镇、留住新增人口。这样,经济中的人口流动将以商务和旅游为主,可以大大减少突发公共危机带来的问题。

多年来,朱军教授一直站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在DSGE财政领域、地方债务问题、中国宏观财政政策建模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丰硕。

该文微信版推出后,被江苏青年商会、江苏社会科学等媒体全文转载。

 

目前有多篇论文被国内外一流期刊接收,如Quantitative Marketing and EconomicsSSCI)、《管理世界》接受发表一篇。有多篇合作的英文论文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SSCI)、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SSCI)等审稿和R&R中。在研《高级财政学III——空间财政学》,助力中国财政学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创新。

 

 

来源:财政与税务学院(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2012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文苑路3号 邮编: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