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朱军教授编著的《地方财政学》第一版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顺利出版。全新版《地方财政学》教材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地方分权、地方治理和地方自治进行总结与探讨。具体内容包括:地方财政基础理论的初步探讨;地方财政的经济体制背景;地方财政的社会基础理论;地方财政的金融和财务管理;经验借鉴与中国未来地方财政的重要问题。
本书既可以作为综合、财经院校本科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为专家学者、业务人士从事地方财政理论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现将该书的框架、序言、后记分享如下:
第一章 地方财政基本问题
第二章 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 地方分权与治理理论
第四章 地方政治生态及财政压力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券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地方财政风险度量与控制
第七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第八章 财政资源地理分布与区域财政差异
第九章 地方财政的再分配职能
第十章 地方财政资金的技术管理
第十一章 地方财政的社会参与及透明度
第十二章 地方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第十三章 空间、地区间的财政竞争
第十四章 地方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
第十五章 地方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第十六章 地方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
第十七章 中国地方财政的重要问题
朱军2019版《地方财政学》序言: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中国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各级地方政府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链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主体。对应的地方财政职能涉及社会经济、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事关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也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能否有效协调。地方政府及其财政职能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明晰——地方财政的分权与治理、地方财政的压力与债务、地方财政风险的度量与控制、地方财政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协调、地方财政管理技术的变革、地方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等等各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不仅如此,这些前沿的、现实财政问题更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科学总结、归纳,并在财政学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我国地方财政运行的现实情况看,尽管收入上地方占据半壁江山,约为50%,但支出上地方占比高达85%,央地财政关系呈现出财权与事权的显著不匹配。对此显然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思考和总结,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的合理限度。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十九大又进一步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作为新时代财政改革的三大任务,等等这些新的表述,也需要在地方财政知识体系中得到体现,但这些方面的理论依据问题、法律法规问题、技术性问题、程序性问题等等,都未在国内现有流行的《地方财政学》教材中得到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总体看这方面还是一个短板。”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朱军教授基于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这本《地方财政学》完全切合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仅特色鲜明,而且体系完整,既注重新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又注重国外前沿理论成果的借鉴,并坚持“立地、务实、有用”的原则精选课程案例。
具体而言:(1)该教材每章提供了最新的实践案例或是理论推演过程,通过综合性的内容展示,力求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2)教材的编写既考虑到教学、科研的应用性,又突出地方财政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3)教材在展示内容时,既注重地方财政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注重论述地方财政收支管理的实际操作。总之,该教材的编写与课程体系相适应,内容创新,紧跟财税改革的步伐。教材既可以作为各类院校本科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为专家学者、实务人士从事地方财政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财经大学首席教授、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李永友
2019年2月
朱军2019版《地方财政学》后记: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公共财政学科的理论研究、高等教学和学术传播亦是如此!当今世界的中国财政学的教学和研究,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权力部门数据信息封闭的影响,加之政府性学术机构引导不力、附属行政主体等问题,中国财政学的学科发展可以说是“举步蹒跚”!财政学的课程内容及其专业课程内容远不能赶上学术研究的步伐,这在国际化教研水平偏低的各个财经大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当前,空间财政、实验财政、计量财政、动态宏观财政、定量财政、行为财政等新的财政学研究成果还远没有被融入到新的财政学基础与专业教材中,更不用说《地方财政学》的教学传播了。笔者在教授《地方财政学》这门课程时发现:世面上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其90%及以上的内容是《财政学》内容在地方层次的套用,再加上一些的中国本土问题。这些教科书较少融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实践,对国际前沿理论成果也几乎没有引入。譬如对Timothy Besley 教授《Public Financial Policy(2000)》规范、严谨的课程内容没有引入,对Hindriks Myles中的《Intermediate Public Economics(2006)》中的地方财政的分析范式几乎很少引入。
然而在高等教育紧跟国际化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必须在传播知识方面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发表论文。中国大学的博士生们,也不能浮躁于借用国外的计量程序、套上中国的数据发论文,而应扎实地基础做好各种技能、知识体系的基础训练。作者认为:只有系统化地传播国际前沿的知识,编写体现最新特征的专业教材作、引导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知识,才是真正的“教与授”。否则再多的短平快的研究也只是雪泥鸿爪、昙花一现!
但凡天下之事,乱世看兵事,盛世谈科举,日常则论刑诉,然则天下之根基乃是“财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改革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的“根本性”首先体现为基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性,地方财政安全、地方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地方预算与债务管理的科学化是其根本性的直接体现。在此,本教材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试图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地方分权、地方财政治理和财政体制机制完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编著的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地方经济、地方财政管理与中国实践等方面的国内外重要书籍资料50余部。特别地,作者专题搜集了国际财政学会主席Robin Boardway和世界银行学院原首席经济学家和公共管理培训项目负责人Anwar Shah主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地方公共财政管理》、《地方预算》等全套资料,参阅、引鉴了其中有关地方财政的内容。此外,还参阅了《城投债——中国式市政债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研究》、《中国市政债券制度设计研究报告》这类实务材料,以期增加更多的实践案例和素材。通过消化吸收前沿的成果,结合作者近10年的《地方财政学》教学、社会实践经验努力完成。
大致来说,本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几大模块:
一、对地方财政基础理论的探讨。对中国地方财政的基本问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及地方分权与治理问题进行了整理,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进行理论介绍。
二、对地方财政经济体制背景的分析。地方财政的经济体制背景主要包括地方政治生态、地方经济竞争关系、联邦与邦联、分权体制划分等。讨论地方财政内部运作与横向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纵向平衡。
三、对地方财政社会基础的总结。对地方财政的社会参与、地方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进行总结。针对地方财政的社会参与、地方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系统,我们必须认识到:政治民主进程要求我们必须将民众的注意力引向预算,而地方预算工作的民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路径。
四、地方财政的金融和财务管理。对于地方财政管理中的工具和方法层面,如何促进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的良性运行,如何完善地方财务管理体制是未来中国地方财政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此,教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技术探讨,提供了部分案例。
五、经验借鉴与中国实践部分。本教材引鉴了国外地方财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归纳和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教材成书之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财经大学首席教授、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李永友老师欣然应允作序!在此作者衷心地表示感谢。此外,在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杨晨曦、季亚雯、王国梁、宋成校、蔡恬恬、寇方超等所做的助研工作,特别是杨晨曦同学突出的资料搜集工作和助研工作,在此衷心地感谢!
最后,本人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阅读大量资料后的回溯能力有限,本教材所引资料的参考文献可能未完全列全——恳请原著者体谅!同时教材中的错误也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以便本教材在今后的修订中得以完善!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朱军
2019年2月